逛完文昌祠廣孝堂之後

接下來的是三建築的最後一棟「黃舉人宅」

黃舉人宅也是宜蘭傳藝園區

唯二由其他地方原件搬到園區內的老建築喔


「黃舉人宅」建造於清光緒3年(西元1877年)

起初為宜蘭第一位舉人黃纘緒蓋予四夫人之宅第

是一座傳統民居建築的三合院

原座落於宜蘭市新民路上,後來因為都市計畫的關係

易地復建於宜蘭傳藝園區內

上面那張圖是黃舉人宅建築的形式

是由正身、左右護龍及門樓所組成的

在進入黃舉人宅之前,首先會先看到這個門樓

門樓上面題了「長挹南薰」

白話文意為:「長長久久享受著南風的薰拂」

宜蘭氣候潮濕,黃舉人宅「坐北朝南」

是非常典型的台灣傳統三合院坐向

吹南風可消暑氣,受南風的吹拂,

喻影響蘭陽的讀書風氣

此外在牆角開有孔洞

飼養貓狗等寵物可以自由地進出家門

貓咪更可以藉此穿梭,有杜絕鼠患的功能喔^^


從門樓進入內埕之後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建築中央的正廳

它是民宅祭祀、婚喪喜慶和接待賓客的核心場域

所以格局最為高敞,裝飾也是最為盛重華美

在門廳的入口 

首先會先看到黃纘緒24歲考中舉人的「文魁」匾額

匾額的用意是光耀門楣,顯示黃舉人的不凡成就

另外匾額中的「魁」字不出頭

一種說法是表示謙虛不出頭

第二種是民間不喜歡鬼字,所以少一點

第三種則是表示不封頂,尚有前程萬錦等多種說法

匾額的下方,則是寫著「四德記」的門額

以及上聯「四辟鼎新輪奐永垂奕世」

下聯「德星照耀休光肇啟文明」所組成的門聯

上下聯第一個字「四」「德」

和門額的「四德記」相呼應

顯示此棟民宅為黃舉人第四位夫人的居所


在門額「四德記」的兩旁有「竹鹿」和「松鶴」門印

透過竹鹿諧音「得祿」,松鶴象徵「松鶴延年」

在建築上也隱藏著深深的祝福

正廳入口也有很多很漂亮的木工雕刻和彩繪

另外在黃舉人宅內門上寫了很多門聯

像這側上方寫了「傳家惟忠厚」

對應著另一側的「處世但率真」


漂亮的木工雕刻

上了色彩之後感覺又更華麗了

傳統民居建築,在「正身」正中間的廳堂,稱為「正廳」

正廳是整個建築場域中最重要的空間

也象徵著民居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正廳」主要作為接待貴賓的空間與家族祭祀的場所

廳內陳設神案傢俱,以祭祀祖先及神祇


在正廳的兩側也有畫作作為裝飾

在正廰旁的兩側房間

面對建築的左側房間是黃舉人及黃舉人宅的簡介資訊

右側房間則展示著黃舉人後代

黃曉焞的夫人,黃林玉櫻女士

所捐贈的1930年代烏心石木雕製而成的精美家具


另外也簡單介紹了

黃林玉櫻女士及她和黃舉人宅的故事

(上圖為日本時期)

(黃林玉櫻女士於黃舉人宅正廳門口的結婚照)

走出正廳, 接下來看一下兩側的護龍吧

護龍習慣作為晚輩的居室

一般來說長子住左護龍(上圖),次子住右護龍

與正廳相較,它的用料及裝飾都相對樸素

反映出傳統文化講究長幼有序及左尊右卑的倫理思維


這一側是右護龍

另外臺灣民間相傳只有廟宇或官宦人家

屋頂才能使用燕尾翹脊的形式

不過許多臺灣漢人民居,雖然家族並未獲得功名

 屋頂卻仍作微揚起翹的燕尾脊

將民宅的天際線妝點得更加輕盈優美

黃舉人宅正身屋脊原本也是燕尾形式

可惜民國50年代的一次颱風房屋受損嚴重

 重修時因考量承重等因素而修改為現在的樣式

黃舉人宅正身和兩側護龍牆面

牆基採用堅硬可承重又不怕水的磚、石

其上壁面原採蘆葦捍夾泥的作法

遷建後則採以竹片編織成網狀,塗上泥土、稻草

表面再敷白灰之「編竹夾泥牆」的形式


 接著回到門樓

有機會到宜蘭傳藝園區的話記得逛一下三建築喔^^

依慣例最後還是交通資訊啦

不過資訊最完整還是官方網站

所以【點我】就可以連到官方資訊

那我們下篇文章見囉^^


 

【00931804,拍攝時間:2018年03月】

arrow
arrow

    三木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