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好長一段時間天氣不好

好像好久沒動一動了

所以這次來草嶺古道走一走

先在大里遊客中心簡單看了一下簡介

經過大里天公廟簡單參拜了一下

接著沿著大里國小旁步道前進

之後就可以看到這篇第一張圖

草嶺古道路口的指標啦


不過我本身膝蓋比較弱一點

古道雖然距離比較短,但坡度比較阧

所以我大部份都走在產業道路上面

從大里國小旁的停車場到福德祠都有道路

推薦給腳力比較不夠的朋友

第一站來了到護管所

護管所是林務局為了林地管理所設置的據點

現在的護管所是在民國78年後重建的


不過現在因為樑柱斷裂

被判定為危樓,所以暫不開放啦

不過旁邊有販賣機和廁所,可以小小給他休息一下^^

(販賣機旁有垃圾桶,喝完記得順手丟一下喔)

接下來第二站來到了客棧遺址

解說牌寫說這裡在清朝時是重要的小客棧

往返宜蘭臺北崎嶇古道中的落腳休息點

不過因為盧宅主人過世,加上古道交通用途變小

到現在只留下斷垣殘壁供後人憑弔

不過我左看右看看不出以前的建築在哪裡啊>"<


接下來就到我這次的目標景點福德祠啦

其實只是在遊客中心看到好幾張這裡的照片

所以就覺得,來草嶺古道好像一定要走到這裡啊(喂!)

福德祠建於民國14年

供奉著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

廟體好像是用大石塊直接裁切而成的

摺頁裡寫說祠前立有北宜兩縣的界碑

但我好像沒有注意到就是

在福德祠這區也設有兩三個景觀台

登高望遠的感覺真不錯

另外這裡也有步道連接桃源谷

不過看起來蠻遠的,直接放棄=口="


接下來就到了啞口

埡口是位於兩山交會點,自然形成的凹地

因風勢強大,使得高大的喬木難以生長

只有較低矮的芒草及地被植物能夠生存下來

在秋季的時候,芒花開放隨風搖曳

也是草嶺古道重要的活動之一

沿著啞口往下走不遠處

就到了三級古蹟虎字碑

虎字碑起源於清朝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

臺灣總兵劉明燈北巡行經草嶺埡口

遇狂風大霧,無法辨別方向

所以取「雲從龍,風從虎」之義

以「虎」字鎮壓之

印象中在北宜縣界公園附近也有一個虎字碑

回來查原來是劉明燈隔一年(同治七年)巡視時留下來的

現在縣界公園附近的虎字碑是複製品

原件目前保存在坪林的茶業博物館


這次的行程我走到虎字碑就停止了

大概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在虎字碑看到有路可以走到福隆火車站

感覺其實可以坐火車到福隆或大里車站

走完草嶺古道後再搭火車回去

不過以我的腳程推斷

全程真的需要三四個小時就是

最後就是草嶺古道的路線圖

裡面有景點、距離及推估的時間

因為草嶺古道範圍還蠻大的

所以這次就不放地圖啦^^


 

【00391604,拍攝時間:2016年03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木三 的頭像
    三木三

    找個理由出去玩

    三木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