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在恆春半島閒晃

看到一個指示牌寫著「佳樂水」

這名字有點熟悉

那就進來逛一下吧:)



佳樂水原名為「佳落水」「高落水」

意思為「從高處落下來的水」

(園區內有一座瀑布,即現在的「山海瀑布」)

1975年蔣經國先生到此視察時

將此地更名為「佳樂水」

取其「安和樂利」之意


不過因為疫情及遊客減少

「佳樂水風景區」連年虧損

目前滿州鄉公所公告暫停營運

(2022年4月1日起停止營運,未來希望委外經營)

(2023年除夕後恢復收費囉!)

所以目前園區內設施維護是停擺的狀態

(不過入口處及停車場目前都還是開放的)

(一樣可以入內參觀這樣)


接下來就跟著照片

在園區裡走走吧:)

不過為了預防我會一直寫出

「好多奇形怪狀的石頭啊」這類的話

所以我們還是跟著解說牌一起走吧

(解說牌還有一個好處是)

(他特別標註了,表示這邊有東西可以看啊)


 第一個解說牌寫的是「海蝕作用」

講海水對陸地造成的破壞

 常見的海蝕地形

有海蝕洞、海蝕柱、海蝕台等


接著跟著步道往下走

在中段有一個涼亭可以賞景

也能理解為什麼原本營運有含遊園車

除了步道沒有很寬無法停車會車外

這整段路真的好長啊

感覺要配個自行車之類的

從涼亭望出去的景色

先來個左邊


再來個右邊

之後就繼續往下走啦

這天天氣很好 景色很漂亮

但真的熱爆


 接著來到第二個解說牌

「海蝕平台」

 因臨海岩壁在海水不停拍打、衝擊下

底下岩層被侵蝕而逐漸後退


 當後退凹洞越深

上方的岩層便逐漸懸空,而崩塌下來

形成「海蝕平台」

之後就繼續往下走啦


園區內有各種不同紋路的石頭

接著來到「蜂窩石」

形成的原因是「岩石長期受海水侵蝕、強風吹襲

生物碎削溶蝕酸化岩石因而崩解剝落

在表面上形成小洞,即為蜂窩石」


形成步驟分為三階段

首先生物「為建造躲避波浪打擊的窩

而在岩石上挖洞」

之後「地殼上升後岩石露出地面

洞因風化作用越來越大」

「有時岩石表面較軟弱處

會因風化作用凹陷,更增洞的數量」


接著來到最後一個解說牌「風化紋」

「岩層中許多含有鐵元素的礦物

會在含水、含鐵的環境下

進行化學風化作用形成紅棕色的氧化鐵」

「氧化鐵沿著裂縫流動

在不斷重複滲入、沉澱的過程後

會在岩石的節理、小錯動面的兩側

形成美麗的風化紋」


步道走到最尾端

就到「佳樂水」地名的由來

「山海瀑布」啦

最後就瘋狂的看地質

最尾端這裡感覺不同作用混合在一起

變化還蠻多的


感覺上面是蜂窩

下面又因為海水作用被侵蝕掉了

或是這種表面是平面

但上面有很多紋路的岩石


也有這種感覺是蜂窩

但表面被海水漸漸磨平的

反正這區我覺得蠻值得看的

如果時間夠 腳力夠

蠻推薦可以走完全程的

(不然就看看可不可以帶小摺進來騎囉)


回去前再看看海

在道路上回望一下

佳樂水真的還蠻美的:)

 

延伸閱    
     

景點總覽都在這 車城龜山步道
 社頂自然公園
陵頂自然公園 屏東戲曲故事館 藏橋於林景觀台
     

 【01622207,拍攝時間:2022年7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木三 的頭像
    三木三

    找個理由出去玩

    三木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