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南迴藝術季」開展啦
今年以「夢迴南方」作為策展主題
期盼透過「回家的實踐者」與藝術家的共構對話啟航
將不僅只是「看見南方」
而是「重返南方,人與人、人與自然連結
與延展的所在,身心得以安頓之處」*
今年南迴藝術季共有7件作品,分佈於6個場域
那就跟著圖片簡單逛逛吧:)
首先來到了太麻里火車站
時代絲綢|達比烏蘭.古勒勒
▲台鐵太麻里站站前空地
「以回收金屬取代大自然植物纖維作為編織媒材,
隱喻時代的變遷;
以流線形態表現南迴蜿蜒曲折、層巒迭起的意象;
以高低起伏凸顯太平洋的風與浪;
以織繡圖案內容呈現原民文化之底蘊。」
「就設置地點之大環境,
有人文地理及族群之多元性,各種文化雜揉之特殊性,
就如作品以機械零件為主軸,再以鐵條延展,
恰如千絲萬縷但有次序的相融共生。
希望透過作品讓在地族人、返鄉歸人、
朝聖旅人與這個場域產生連結、對話,
進而深沉思考自身的處境及未來的進路。」
在「時代絲綢」的上方
也有一件2021年南迴藝術季的作品
武玉玲的「我輕輕聽」
接著穿過太麻里站前排隊拍照的人潮
經過「櫻木花道平交道」
往金峰鄉的新興國小前進
在新興國小旁的北里橋上
也有一件作品
Kawpuan 生根.合力|森川自然工藝聚落
▲金峰鄉新興國小旁北里橋上
「排灣陶壺象徵著啟發生命的空間,
排灣家屋的中心則是生命迴轉之處。
壺口撒入的光,孕育排灣族文明的開端生根發芽,
群體合力建造了排灣文化生活的基業。」
「生根 - 是個人的養成,建造 - 是群體合力的行動。
應用排灣族陶壺、家屋文化語彙,
藉作品標記魯巴卡茲部落與撒布優部落
共同在此凝聚生命的歷史記憶,
依循排灣族文化,合力建造生命共同的價值。」
接著往金崙前進
在金崙沙灘上也有一件作品
Qadaw 太陽|李蕢至
▲金崙沙灘
「台東縣金崙村的住民族群多元,以排灣族為大宗,
而排灣族人有著「太陽之子」的稱謂。
此外,地景藝術是環境在人意識介入後的雕塑延伸。
因此,我以當地的砂石創造了一道
猶如從土地上升的月弧狀雕塑,
並將排灣族人常見的圖騰轉化後表現在雕塑上,
如同一片裁剪後巨大的編織布帶,
又或者是一個有著精神圖騰的容器,
裝載著此地的自然。」
「而雕塑上的窗口延伸了空間的同時,
也是我們感受時間與察覺萬物變化的視窗,
回應排灣族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也呼應著宇宙運行的法則、自然的核心,
並同地球一起脈動。」
在金崙舊部落裡
也有一件2021年的作品「在斜坡上瞭望」
接著來到了「台鐵瀧溪站」
如果不是因為有作品在這裡
我應該沒什麼機會到訪
在車站內大廳有兩組作品
晒海|林介文
▲台鐵瀧溪站大廳
「每次經過南迴都對公路旁的海景印象深刻,
但由於車速太快與公路的結構,
總是沒有多停留好好把海水藍的變化看進心理。
湛藍與接近綠色的湖水藍層次分明的界線,
有時在海面上畫一個大弧線,
有時像是一條扭動的蛇。
創作者想用傳統編織的技法,
與南迴在地織者共織出這一片藍。
在採光極好的瀧溪站內將海晒起來,
讓觀者可以在一踏進南迴部落場域,
便能近距離的欣賞錯過的美麗。」
另一組則是
雕刻身命|Greg Semu X 宋海華
▲台鐵瀧溪站大廳牆面
「來自紐西蘭的蕯摩亞裔攝影家Greg
與臺灣唯一南島民族傳統拍刺大師宋海華協力共創之作。
以Greg擅長的氣勢磅礡史詩攝影方式,」
「結合西方經典名作繪畫語彙
與南島文化意涵的特殊觀點呈現,
將排灣族傳統拍刺紋身的文化符碼,
與西方藝術史上最經典的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
荷蘭藝術家林布蘭的《解剖學》等經典名作對應,」
「將宋海華作為造物主和老師置於作品中心,
揭示作為給予身體圖紋者,
在復興臺灣原住民文化中失落的紋身藝術
與文化意義方面所做的努力,」
「為下一代打開大門,並與祖先重新建立聯繫。
這是向臺灣這個泛太平洋文化的母親之島上,
南迴所傳承、復振的南島文化精神致敬。」
瀧溪站外的景色
感覺還蠻舒服的
在瀧溪站所在的大溪社區裡
也有另一件2022年的作品「微光懸亭」
也可以停留一下喔:)
接著來到了
大武鄉的「9420濱海休憩區」
共棲之所|Rumen Mihov Dimitrov
▲大武鄉9420濱海休憩區
「這是一個為這個場域設計的雕塑裝置,
由漂流木和細枝結構成幾座高達四米的樹狀物體,
同時支撐著環狀結構的木道,形成一個半圓形的路徑,
高出地面一米半,從而為鳥類創造了一個安全的棲所,
同時也是人類自由想像的著陸點。」
「邀請造訪者走入作品,進行一次儀式性的散步,
這段小小的旅程,
隱喻著轉瞬即逝亦是生生不息的萬物生滅循環,
在大自然的無窮循環中,
無論人類、鳥類、所有動植物在地球實際上都是一體的。
希望能讓人們從不同的視野、角度享受這片山海自然,
並培養對在地野生動物的愛和尊重。」
在「9420濱海休憩區」內
還有另外三件作品
是一個適合停下來走走拍照
感覺很舒服的地方
最後來到了「大武之心南迴驛」
也是這次最後一件作品的所在地
陽光下呼吸的家屋|瑪籟.瑪卡卡如萬
▲南迴驛二樓戶外空間
「東海岸的日出日落是永恆慶典
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隆重展演
族人用板岩在斜坡上蓋了會呼吸的家屋、
祖靈屋、穀倉、青年集會所
陽光在亮黑岩板、熊鷹初級飛羽、長老鱗片、小米穗、
吟唱著古謠的vuvu臉上閃閃發亮
灑滿布滿山坡的樟腦、香茅、瓊麻葉上
也在波浪、魚鰭和首次來訪的您身上
這是迎接也是問候」
在「大武之心南迴驛」旁的
「大武漁港」堤防上
也有一件2022年的作品「1314號的藍」
漁港和作品都蠻美的
也可以停留一下喔:)
延伸閱讀 | ||
![]() |
![]() |
![]() |
景點總覽都在這 | 南田裝置藝術 | 大武之心南迴驛 |
![]() |
![]() |
![]() |
土坂吊橋 | 華源曙光觀景台 | 藏橋於林景觀台 |
【02092309,拍攝時間: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