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東河的印象
大概和「包子」畫上等號吧
吃完包子,散個步,到東河橋走走吧^^
舊東河橋原名「吉田橋」
連結東河部落與泰源盆地
建於1930年,由日本工程師設計
由於橋的兩岸岩性不同
北岸為堅硬的石灰岩構成
南岸則是鬆軟的堆積層,河道中有巨大的石灰岩體
因此橋的北半段設計為圓拱型,跨越河中及北岸的石灰岩
而南半段僅能設計成水架型
是極為罕見的橋墩設計
而紅色的新橋
則是配合東部濱海公路(臺11線)拓寬
於民國81年所興建的
往橋的另一邊看去
可以看到山谷裡碧綠的水和各種形狀的岩石
接著回到舊東河橋靠近東河部落的這一端
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房子
畫著藍色的大海和人魚的圖案
而小房間裡畫著東河部落的地圖
和商家的名字,畫風蠻可愛的
小小療癒的感覺
外面的牆壁上也畫上了地圖
並附上了阿美族語的地名
像是(1)的alapawan指的是泰源的阿拉巴灣部落
所以這裡也畫上了猴子
(3)lakuta則是因為這裡有顆像駱駝的大石頭
所以取了這個名字
在小房間裡也有這些地名意義和故事的解說資料
有興趣的話記得到小房間裡翻一翻喔^^
在小房間旁邊看到一條小路
基於我這麼愛亂跑+時間很夠的情況下
那就來走走看吧
走了一小段的階梯
接著看到的是
舊東河橋橋底下的結構
其實沒想過會從這個角度看舊東河橋
但這個步道還沒結束喔
從舊東河橋走下來還可以走蠻長的距離
甚至連新東河橋都超過了
最後,這個步道會連接到哪裡呢?
答案是…馬武窟溪的出海口!
如果對散步和出海口沒興趣
或是膝蓋容易不舒服的朋友
其實到舊東河橋就可以回頭囉^^b
(雖然我這天看到有人在衝浪覺得還不錯啦)
另外出海口這邊車子是可以開進來的
如果一群人走到這裡,但懶的走回去
可以請一個腳力比較強的朋友
走回去開車直接到出海口接你們
到出海口的路在新東河橋東河部落這一端
在橋頭右手邊有一條最後的小路
開到底就是出海口囉
也就是上面這張圖的地方
另外這個是在新東河橋上拍的照片
底下剛好有人在划輕艇
一整個春青有活力的感覺啊
最後就是交通資訊啦
「東河橋風景區」位於台11轉台23往泰源的路上
附近直覺想到的是東河「包子」、登仙橋的「猴子」
還有應該不只一個的「衝浪」點
有興趣可以到東河走走喔^^
![]() |
||
![]() |
![]() |
![]() |
景點總覽都在這 | 關山米國學校 | 鹿野高台 |
![]() |
![]() |
![]() |
成功男人石 | 四格山步道 | 利吉惡地 |
【01171901,拍攝時間:201812】